什么是遥感影像解译?
遥感影像解译是地物电磁频谱特征的实时记录。人们可以根据记录在图像上的地物的光谱、空间和时间特征来推断地物的电磁频谱特性。不同地物的这些特征和属性是不同的,它们在图像中的表现也不同,因此可以根据它们的变化和差异进行识别和区分。
遥感影像解译从遥感影像的影像特征入手。图像特征无非是颜色和形状。前者是指图像的色调、颜色和阴影,其中色调和颜色反映了地物的物理性质,是地物电磁波能量的记录,而阴影则是地物的三维空间特征在图像色调中的反映。后者是指图像的图形结构特征,如大小、形状、纹理结构等。它是色彩在空间上的排列,反映地物的几何属性和空间关系。任何目的的口译都是通过口译的基本要素和口译的具体符号来完成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相对重要的解释元素:
色调或颜色:指图像的亮度(相对亮度)程度。在彩色像中,色调表现为颜色。色调是地物遥感影像解译在图像中辐射能量强度的反射。地物的属性、几何形状、分布范围和规律都通过色调的差异反映在遥感影像解译上,因此可以通过色调的差异来识别目标。色调差异用灰度表示。由于人眼对颜色的识别能力要比灰色强得多,因此经常采用不同颜色的彩色像来提高识别能力和准确性。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
首先,遥感影像解译口译人员须了解口译图像中图像色调的因素。其次,图像色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自身时间和地点的光谱特征外,由于环境的变化和变化,还受成像高度、成像时间、观测角度、遥感器、成像材料、成像后处理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须特别注意元素的色调解读,色调解读一般只能在同一幅图像上进行比较。对于多幅图像的比较,色调不能作为稳定可靠的判读指标。
遥感影像解译纹理:图形的详细结构,指图像上色调变化的频率。它是一个小特性的组合。这样的单一特征可能太小,无法在图像上单独识别,例如一片树叶、沙滩上的沙子、河床上的鹅卵石等。在视觉判读中,纹理是指地物表面在图像上的纹理,一般分为不同层次的平滑度/粗糙度。纹理不仅依赖于表面特征,还依赖于光的角度,是一个可变的值。纹理的解释也取决于图像的对比度。